多伦诺尔位于北京正北方的三百六十公里的河上游处,过去,元世祖忽必烈曾在当地建造名为「上都」的夏都。康熙皇帝下令,南蒙古的各部族与新来乍到的喀尔喀首领,分别前往多伦诺尔集合。五月五日,康熙皇帝北京出发,经古北口往多伦诺尔的方向前进。三十日,他在该地举办谒见大典,不只是察珲多尔济土谢图汗以及哲布尊丹巴・呼图克图出席参加,就连逃亡的乌墨客・卓臣汗、还有已被杀害的沙喇・札萨克图汗的弟弟策妄扎布,也被承认以札萨克国汗的身分参与会议。
典礼当日,着正式衣装的清兵分为二十七队,排列出整齐的图阵,还可以看见四头大象。圆阵的中央以皇帝为首,耀列着皇族、大官们的蒙古包。在谒见用的黄色大帐篷正面,筑起了代替龙椅的六十公分高台,在其上铺设毛毯,再放上用黄色锦缎制成的坐垫,皇帝就坐在上面。侍立于皇帝左侧的,分别是大阿哥胤堤、三阿哥胤祉等诸位王侯,以及满洲、蒙古、汉军八旗的大臣们,右侧则是喀尔喀的首领们。
准备周全后,首先请纪哲布尊丹巴,接着是察珲多尔济进埸。两人走到皇上面前,正准备下跪之时,皇帝站起身来阻止,握着他们的手。土谢图汗上奏:
「承蒙皇上恩泽,臣等垂死之躯,今得更生。感恩之情,无以为报。奏请,往后能继续仰赖皇上之庇佑,安乐过活。」
哲布尊丹巴上奏:
「仁德高峻,广济众生,可谓之佛。臣等承蒙皇上特予救赎之恩惠,等同得遇活佛。唯祝皇上万寿无疆。」
诸见典礼进行的三十分钟后结束。皇帝赐茶纪两人,会埸紧接着转移到另一个大帐篷。
整齐排列在王座左侧的是满洲贵族与南蒙古的首领,右侧是哲布尊丹巴,以及以三汗为首的喀尔喀人,共计约一千人,排成十数列队伍。皇帝登埸后,众人起身。喀尔喀三汗上前,侍衡们发出「跪下」之号令,三汗一同跪下;听见「叩头」之号令,便往地面磕头三次;最后随着「平身」之号令,才站起身来。如此的仪礼重复三次,这才完成三跪九叩之礼。众人回到自己的位置,开始奉上茶水点心。当皇帝拿起茶杯,众人便跪下叩头,其后侍从们才为出席者倒注茶水。
众人在举杯饮用前,会单膝跪地,低头以示敬意。接下来端出美酒,由皇帝亲自将酒杯交给哲布尊丹巴、三汗以及其他喀尔喀首约二十人。众人跪下接过酒杯,叩头后才举杯饮用。余兴节目是走钢索和偶戏表演。喀尔喀人都觉得非常有趣,只有哲布尊丹巴维持着他高僧的形象,装出一副纪毫不感兴趣的样子。宴席结束后,众人获得皇帝赏赐的高价礼品,退出帐篷。
翌日,也就是三十一日,清廷颁布了对喀尔喀的首领的职位任命与待遇;他们全数都与南蒙古的首领一样,被纳入旗和佐领的编制内,并受封清廷的爵位。
六月一日,皇帝穿着甲胄,乘马绕行阵营,举行阅兵大典。阅兵结束后,皇帝下马,命人设置箭靶,要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箭术功力。他射出的十支箭中,竟然有九支命中镖靶,列席的蒙古人不由得惊叹连连。紧接着,皇帝下令演习正式开始,清军以战斗队形前进,号角、激动士气的口号、火枪等声音响彻云宵。毋庸置言,这些表演令喀尔喀族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。
六月四日、集会解散,康熙皇帝丛多伦,返回北京;自此之后,喀尔喀族人失去了独立的自由,成为清朝的臣民,而这也让康熙皇帝获得正当的理由,为喀尔喀人从噶尔丹手中夺回北蒙古。